製作課程的"核心"是甚麼? 我的理解是 "讓學習更有效果"。如果多元的學習方式是可以提升學習效果,那麼 UX 的製作核心就會以多元性為主要考量。若要以多元性來呈現課程內容,那麼素材的多元與運用的彈性就會是最重要的事情。UX 的特色是那麼的顯著,不好好利用其多元性題型的特性實在很浪費,但是近期看到的 UX 的課程還是跳脫不了 Q&A 的基本格式。我不是覺得 Q&A 不夠好,在某些情況下 Q&A 的題型可能還會比其它的題型好。但是如果可以讓同一個學習項目用不同的方式來複習,不是會更有學習效果嗎? 重複一定是讓你記得牢的關鍵,但是有意義的重複卻是讓大腦在每個當下保持活躍狀態的關鍵。有人研究說一般人的專注力頂多10分鐘,接下來就開始走下坡了, 要維持專注力是必須給大腦刺激的,填空、選擇這些題型的出現並不是偶然。
素材的整理其實是很大的工程,看到許多有心且無私的朋友花了那麼多時間整理素材,但是感覺出課程的呈現還是沒有充分運用到多元性的特質。當然想要更有彈 性,素材的整理是要更費心的,但是多費了那點心力卻會讓你的素材運用更為豐富,題型的可用性就會更可彈性。例如已經花時間將單詞、例句、相對的語音給整理 好了,就應該將元素整理得更 Unique...這是很關鍵的做法。如果你的例句和中譯是一個 Column,那麼你的例句就被綁死了,沒辦法利用例句做出其他的題型...又如果你的語音是包含好幾個元素,例如有中文也有英文,或是有單詞也有例句。 那麼這些語音也被綁死了,同樣無法有其它的彈性空間。
過與不及都不好,上面講的是不及的狀態 - 多元性的運用不夠充分,元素不夠有彈性,另一種情況則是太過了。之前我也曾經歷過這段過程,當我的 SM Converter 功能已經比較完善時,我就開始沉溺於各種題型的運用,一個課程裡面就像是實驗室一樣,一堆實驗品...一堆只是為了呈現實驗結果的實驗品,但是課程的核心 不應該是如此。重複性過高的內容只會加重學習的負擔,對於課程的核心 "讓學習更有效果" 是背道而馳的。會看不到這個問題,純粹就是為了滿足於題型展現的技術面,而忽略了為何而做課程的這個核心問題。之前在 资料来源与题型制作 - Rosetta 篇 I 裡面提到製作課程的五個要考慮的項目,也就是當初面對自己太過行為的一種反思。
這些探討其實已經將做課程當成是 "專業" 的狀態了 ... 分享給想提升課程品質的同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