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關於背單詞的迷思...

大部分的人學習外語的第一步驟都是從這裡開始的,似乎累積單詞數量是學好外語的不二法門。但是,真的是如此嗎?

任何事情要做好,必須先瞭解事情的核心是什麼。套用在外語學習上,如果你學外語是為了考試,那這篇文就不必要再看下去了。



除了以考試為目的之外,學外語的核心我想應該是為了能夠與人溝通。
順著這個思路下去,你會發現與人溝通的最簡單的方式是從聽跟說開始的,程度高一點的才會用讀和寫。這個邏輯推演下去,似乎和我們一般學習的方式剛好是顛倒的。

回到背單詞這件事情來看,我覺得背單詞的確是學外語的初步,沒有累積一定的詞彙,外語能力是很難提高的。
但是怎麼背單詞 How? 卻是個重點,如果順著上面的邏輯來看,瞭解生詞的第一步驟似乎不是查了一堆中文解釋,配上一堆同義反義詞,然後一直看中文想英文;看英文想中文,這樣的循環。

因為如果是為了溝通,聽得懂對方說什麼,抓住大概的意思(並非得對應到確切的中文意思),
就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了。所以聽得懂...應該是學習外語溝通的第一步。

那麼怎麼背單詞才能夠不脫離這個以溝通為目標的核心呢?

似乎得改變背單詞的模式才行吧..以我個人的拙見,我覺得一個生詞中文字義應是輔助性質的,應該把它擺在 "真的沒辦法,才來瞄一眼" 的這種地位,而不是天天看他。

那麼該如何去想、去猜、去理解出生詞的字義呢?

我的建議是..程度高的人,可以直接用 Colins Cobuild 這種英英詞典,或是牛津,朗文也都可以,反正就找自己比較習慣的英英詞典,直接用英文做生詞的解釋。

程度比較差的人,可以用圖片輔助幫忙。這是很自然的方式,小孩子學詞彙就是這麼學的,
講個生詞比給他看,幾次之後就會知道這個生詞是什麼意思了。

最重要的是一定得搭配語音,每次背單詞時一定不能缺少語音。這樣才能把溝通的第一步
..."聽" 的功夫給做好。

如果使用 Supermemo UX 的人,就可以善用它的功能,將單詞的語音設為 Auto,再將中文的解釋用 Hint (提示格式)來顯現,如此一來中文解釋就能完全扮演輔助的角色。

如果你有看過大腦研究的相關書籍,你就更可以瞭解為什麼得盡量把中文擺在輔助角色的重要性。在國外曾經有個Case,一位會專精數種語言的人,腦部受到損害,當時腦科醫生認為這位病人應該會在每一種語言都喪失一些記憶和表達能力。

但是研究觀察的結果卻出乎意料,這位病人僅有一種語言能力有受損,其他的都完好如初,一點影響都沒有。這個現象告訴我們,大腦儲存語言的區塊似乎是以不同語言做為區隔,也就是中文有一塊區域、英文也有自己的一塊區域。

而大腦有一個終極原則,就是用得多的占的空間就多,是競爭狀態的。
換言之,如果你曾每天用10個小時學外語,這時大腦的外語空間就會開始擴大,但是日後一段時間又恢復到10個小時用中文時,不用多久大腦的外語空間就會給中文給奪回去了。

試想,在中文環境的我們,每天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是中文,中文在腦袋中的版圖已經非常龐大了。在你學外語時,你又一直把他帶進來參一腳。那麼你腦袋中的外語版圖怎麼會有機會擴展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